一、工程機械維修方式
1工程機械維修方式的分類
工程機械從維修方式上來看初步可以分為以下三大類:
1.1事后維修:工程機械在使用中發生了故障才進行維修稱為事后維修。當停產損失較小,只需調整或更換易損件即可排除故障時,采用此種維修方式比較經濟。
1.2預防維修:從預防的觀點出發,在故障出現之前進行預防性的維護與修理稱為預防維修。預防維修包括日常維護、設備檢查和預防性修理三個方面的工作。日常維護可防止或推遲工程機械劣化,定期或不定期地對工程機械進行檢查、監測和診斷,及時發現故障征兆、進行修理,避免造成突然停工損失。
1.3改善維修:這種方式是根據故障記錄和狀態監測的結果,在修復故障部位的同時對工程機械性能或局部結構加以改進,旨在克服工程機械的先天不足,改善設備性能,減少故障,但不能補償工程機械的無形磨損。

2工程機械維修方式的選擇
最佳的維修方式是要用最少的維修費用取得最好的維修效果。如果從維修費用、停工損失、維修組織工作和維修效果等方面去衡量,每一種維修方式都有它的優點和缺點。從故障的發展過程看,有磨損型的規律性故障,即磨損程度與時間有關。還有偶發型的隨機故障,即發生故障的概率與時間無關。這兩種故障中均包含有發展期和無發展期的兩種故障。規律性并有發展期的故障,如連接件、輪胎等的磨損性故障。因其有規律,故障發展過程中有征兆,可以預測、觀察和記錄,故易采用狀態維修。此外,也可采用定期維修。規律性但無發展期的故障,如疲勞斷裂、電器元件損壞等,當出現在重點零、部件上,采用事后維修較經濟。偶發性有發展期的故障,較典型的如軸承,雖然某個軸承出現故障是隨機的,但它是有發展期的,可測出其故障征兆及時維修或更換。如不管軸承狀態如何,只按規定定期更換,則很不經濟。對某種軸承的研究結果表明,每個軸承使用壽命期各不相同,同一批軸承,大約有10%在一年中損壞,而90%左右的軸承是好的,故采用狀態維修較好。對某些易于更換或修理的零、部件、元件,所用修理停機時間不長、損失不大時也可選擇事后維修方式。偶發性且無發展期的故障,如在沖擊載荷下的突然破裂,液壓、電器故障等,因無從得知其將要發生故障,只有采用事后維修。
對于非重點工程機械,停產影響不大的,可使用到發生故障后再緊急修理。對于重點工程機械,突然停機影響生產損失較大的,如要害裝置上的電機、泵等,可設置平行功能的備用件,出現故障時可立即更換或代用,直到故障件修復為止。改善性維修側重在改善原設計的機構、元件等的性能,它可以同其它維修方式同時使用,即在預防維修或事后維修中同時排除故障和改善性能。但是,必須事先掌握故障原因,做好準備,在故障停機或預防維修時實施。
二、工程機械維修的要點
1編制切合實際的維修計劃
編制維修計劃必須掌握工程任務、施工計劃、設備狀況、已運轉臺時、維修周期、維修作業時間等資料。
2確定合理的維修組織形式
為了保證現場施工機械的正常運行,必須建立現場維修組織。合理的組織形式應按施工實際情況而定,當工程規模較大或工期較長時,可設置臨時維修所,負責該工程的設備維修工作;當工程量較小或工期較短或工點分散時,可設置工程修理車,組織流動修理組,進行巡回保修。
3配備恰當的維修力量
維修力量包括設備和人員。設備維修的類型可按需要而定,數量一般為施工機械的10%~20%;維修人員一般為出勤司機人數的1/3~1/4。
4采用合理的作業方式
目前,常用的維修作業方式有綜合維修方式和專業分工作業方式兩種,可視實際情況選擇。
5采用高效的維修方法
一般有單機維修法和總成互換維修法。單機維修法修理時間長,修理質量也不穩定,只適合于修理力量薄弱、修理認為少、而機型復雜的修理所;總成互換修理法是目前公認的現場修理的最好方法,是將磨損的零部件或總成在經濟合理的情況下修復,檢驗合格之后入庫備用。采用這種修理方法,可以取消中修,簡化修理層次,修理速度快,時間短,因而大大提高設備完好率、出勤率,增加設備使用的經濟效益,也為專業化維修創造有利條件。
三、工程機械維修的對策
1加強維修管理工程的應用
工程機械維修管理工程是工程機械維修工程的一部分,它是針對現階段工程機械維修現狀,在汽車維修管理工程的基礎上引入的一個概念。其基本思想是從工程機械的全壽命階段(包括規劃、設計、制造、使用、維修直至更新等階段)認識維修管理的客觀規律,掌握工程機械維修系統的最優管理技術,控制系統按最佳管理狀態運行和發展。它的主要任務是采用系統工程的方法,以裝備的一生為管理范圍,在設計、制造階段就開始著手規劃和監督設備的維修性能和維修保障設計;在使用階段,對維修活動加以組織、控制和改進。
2重視設備的前期管理
設備的前期管理是指從指定設備規劃方案起直到設備投入生產這一階段的全部管理工作,主要包括設備的規劃決策、設備的采購(或租賃)、設備的安裝調試及設備使用的初期管理四個環節。設備的前期管理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是由設備管理的目標決定的,因為只有做好設備的規劃、選型、購置及安裝調試等一系列的管理工作,才能實現設備一生的綜合管理,達到不斷提高設備綜合效率,追求壽命周期費用最經濟的目的。做好設備的前期管理工作,不僅能夠及時發現設備先天的不足和初運轉中的問題,而且能夠為設備投產后的使用、維修、更新改造等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3優化設備的現場管理
設備從投產到報廢的全過程屬于現場管理的范疇。從設備的全壽命周期來看,這個過程是最長的。它的管理工作的好壞直接反映了一個企業設備管理工作的好壞。
4注重各類技術人才的培養和培訓
先進、齊全的工程機械設備固然是衡量一個企業生產能力的標準,但要管好用好工程機械設備,將先進的維修制度、維修模式、維修方式、維修技術,合理的維修組織形式和管理落實到實處,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高素質的人才是關鍵?,F代機械維修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只有通過有主動性、責任心、掌握了現代維修思想和先進維修技術的人才,才能真正做好機械設備的維修工作。
四、工程機械維修的作用
維修對機械技術管理、經濟管理、以及社會效益都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具體可以分為以下幾點:
1保證機械的正常運行
任何機械即使在正常使用情況下,也不可能永遠保持正常工作狀態。由于內外界因素的影響,各零部件必然要發生磨損、腐蝕等變化,因此有必要在機械的使用過程中對機械進行保養維護,在機械發生故障時對機械進行維修,從而保證機械的正常運行。
2延長機械的使用壽命
任何機械都無法無限期的運行,都有規定的維修標志和保養周期,達到修理標志后就必須修理,到了保養周期就必須進行相應級別的保養,只有通過修理和維護,機械才能取得繼續正常工作的能力,從而延長機械的使用壽命。
3降低機械的使用成本
一臺機械如果不經過任何維修,它只能使用一個大修間隔期,只能達到機械使用壽命的1/4~1/5。但一臺機械的一次大修費用只占新機原值的10%~30%,所用材料約為新機的10%~20%,而每大修一次可獲得相當于新機80%~90%的使用壽命。如果在全部壽命過程中大修四次,所需費用不超過新機原值,而獲得相當于新機三倍以上的使用壽命,可以降低機械使用費的成本,避免將機械原值分攤在1/4~1/5的使用壽命期內。